辞旧迎新之际,是阖家团圆之时,
经过三年的抗疫,三年的坚守,
所有人都无比渴望着
能过一个平安、祥和、舒缓的春节,
然而对于我院守护在新生命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
这是一个有点咸、有点甜的春节,
咸的是辛勤工作流下的汗水,
甜的是迎接和守护新生命带来的欣喜,
为春节增添了特别的意义……
当“新年”遇上“新生”,是人们期盼的“双喜临门”。我院作为全市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收治一些早产、窒息等急危重症新生儿。今年的春节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八,新生儿科一天就收治了5个早产儿,其中一对双胞胎男孩,出生体重不足2.0kg,喂养母乳必须一毫升、一毫升地逐渐增量,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下,小家伙目前情况稳定,奶量也增加了不少。
大年初一,我院产科手术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产妇。“孕29周5天,胎膜早破,试管婴儿妊娠状态”。产科主任刘卫民判断,情况危急,产妇需要紧急行剖宫产手术。考虑到孩子胎龄过小,又是珍贵儿,为了保障母亲和早产儿的安全,我院麻醉科、产科、新生儿科各科骨干医师紧急集合,制定周密详细的早产儿出生应急预案,为即将到来的小生命保驾护航。下午2点左右,一切准备就绪,一场紧系“珍贵儿”的手术拉开帷幕。麻醉科医师陈涛为产妇接好心电监护,暖心地鼓励和嘱咐产妇安心配合。随即消毒、铺巾、麻醉、手术……10分钟后,在我院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产妇成功诞下一名体重1.48Kg的女婴,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女婴刚出来时,全身青紫,四肢松弛,呼吸孱弱,情况十分危险。守在手术室的新生儿科主任谢化胜、麻醉科主任彭燕玲立即为孩子清理气道、进行面罩通气,经过紧急施救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传来,女婴的面色渐渐转为红润,四肢开始活动,众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但10分钟后,小家伙开始出现吐沫、吸气三凹症、面色发绀、反应一般,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立刻给予其吸痰、吸氧、nCPAP辅助通气,并转运至新生儿科进行生命支持,安排专人护理。一切安排妥当,早已过了晚饭时间,大家就着科室的快餐面解决了一餐。
正月初二12时13分,一对外地的小夫妻慌忙带着孩子前来我院就诊,正在值班的新生儿科主任谢化胜看到孩子第一眼,就发现患儿已经面色青紫,无自主呼吸,反应差。谢主任不由分说,立即将患儿抱进病房进行抢救,经复苏气囊正压通气后,患儿血氧饱和度仍然不稳定,谢主任随即组织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经过一番救治,患儿呼吸逐渐稳定。正准备稍微喘口气,却发现孩子的心率突然蹦到了180次/分以上,股动脉搏动也明显减弱了……糟糕,孩子不仅仅呼吸衰竭,还发生了休克。谢主任立即指示扩容、第一时间更换高级别抗菌药物、多巴胺等,直到下午3点多,孩子的血压、心率才逐渐稳定。这时候谢主任才想起遗忘在值班室早已冰冷的午饭。因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特别多,不到1小时就要清理一次,为尽快改善病情,大家分头行动,调配人手,为患儿进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全力救治孩子。为了保证患儿体温正常,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室温调高到28℃,护士穿着手术衣,里外衣全部被汗水浸湿也毫无怨言……

母婴安全,从来不止于一句口号,而是医护人员内化于心的行为体现。他们默默守候在平凡又神圣的岗位上,感受着每个妈妈初为人母怀抱孩子的喜悦,感动于每个危重症患儿抓住了生的曙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温情、爱心、责任与担当谱写着一首生命最初的华美乐章。这个春节,大家心里都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