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善背景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3.3亿,其中心力衰竭(下称心衰)为890万,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出院后再入院率为30%。预计未来20年内,心衰患病率将增加25%。2022年3月中国循环杂志发布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制定背景是基于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力衰竭加重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
二、改善目的
通过循证实践理念,查找文献、证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进行证据总结,将科学证据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提升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率。
三、实施策略
1、使用可量化的工具进行指标检测。制定食物水分换算表,利用电子体重秤、食物重量称、钠盐勺等量化工具,结合患者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出入量情况等,评估患者容量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更新药物手册,全科人员进行心衰患者药物使用规范反复培训,责任护士利用床边宣教、集中宣教及健康课堂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将心衰患者使用药物纳入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手册供护士全面宣教及患者随时查阅。

3、建立全程心衰容量管理机制,针对心衰患者住院周期及特点,制定包括入院、院中管理、出院随访及院外服务等全周期管理路径,重点关注患者气喘、水肿、体重、尿量、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情况开展6分钟步行试验调整患者活动及休息方式频率。

4、制定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手册及患者自我管理决策轮。患者通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手册知晓心衰患者相关知识、每日饮水量、体重控制范围、饮食及运动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记录心衰日记;患者还可以使用决策论对应自身症状制定每日心功能分级、每日饮水量、饮食量及活动方式及强度。


5、制定及落实心衰患者随访机制。将心衰患者居家体重监测、液体出入量、饮食情况、症状监测作为心衰患者随访内容。科室每月专人进行电话随访,定期对心衰患者进行复诊。

四、取得成效
1、形成了《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流程》《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手册》《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决策轮》等标准化文书,指导临床工作。
2、心衰患者干体重达标率提升至64.50%,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由4.31%下降至3.58%。
3、自2023年我科开展心衰患者容量管理项目以来,共计服务于心衰患者200余例,均取得良好的反馈,先后在熊口卫生院、后湖卫生院及周矶卫生院进行授课指导。2024年8月参加湖北省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出“内”拔萃护理案例展示活动获得护理优秀案例奖。
患者的获益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服务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守护潜江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