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有些创面不能清创,可能越“清”创面越大!

发布时间:2023-06-09    阅读量:       来源:


皮肤科李越医生与80岁的万奶奶第一次见面,是在这样一种迷雾重重的情景下。

“这小腿上一开始就是个红点点,有点疼,也没在意,结果慢慢开始化脓,面积也在变大,去了附近的诊所,诊所医生每次清创换药都很认真,但很奇怪,创面是看着干净了,可第二天疼得更厉害了,面积也变得更大了。大夫,我这是啥病啊,该不会是肿瘤吧?”

敏锐的直觉告诉李医生,今天的谜团应该在“嗜中性皮病”中的“坏疽性脓皮病”身上寻找答案。该病虽然较为罕见,但万奶奶的临床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性。李医生简单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治疗方案后,建议万奶奶做一个皮肤活检术,并强调了这个检查的重要性。

“啊?还要切一块肉啊?岂不是更疼了?”听到要活检,万奶奶苦不堪言地说。

“奶奶,除了进针推麻醉药的那一下,其他时候都不疼的。有了病理结果,基本上就能明确诊断,后面我们就有办法治疗了。”李医生耐心地解释着。

小小的心理斗争结束后,万奶奶还是相信了现代医学的水平和能力,同意了进行皮肤活检手术,并入住我院皮肤科病房进行治疗。

果不其然,术后病理见到了大量中性粒细胞在溃疡边缘的浸润,该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临床诊断的正确。

在针对性治疗后第二天,万奶奶溃疡面的快速进展趋势就被有效地遏制,疼痛感明显减轻;3天、7天、14天……看着自己小腿上碗大的伤口逐渐愈合,从最开始的担惊受怕,到中间的犹豫怀疑,再到现在的喜笑颜开,万奶奶的心情也在逐渐变化。

“李医生,多亏了你,我这才有得好哦,落别人手里,也不知是病先没,还是我先走啊!”万奶奶感慨地说。

“奶奶,话也不能这样说,坏疽性脓皮病确实是一个误导性很强的疾病,一开始就像一颗‘痘痘’,虽然不大,但会迅速发展,形成疼痛性溃疡,容易误诊为感染性创面。如果此时积极地清创,不仅患者‘清’得痛苦,医生也‘清’得迷惑。因为去除的所谓‘坏死组织’,其实都是‘好肉’,是有明显疼痛感觉的完整神经。所幸您来得还算及时,这不,明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养着了。”李医生耐心地给万奶奶进行了一番科普。

“啊?我是想出院,但这是不是太快了,至少得等着它完全合上再走吧?”万奶奶又开始纠结了。

“坏疽性脓皮病相对比较复杂,住院期间能达到这个效果已经是最佳了,从治疗的角度看,再住院意义不大,何况多住一天就多一天费用,在家里营养、睡眠、环境都好得多,养一养创面慢慢就会愈合,只是疤痕可能会有点不美观。”

“好的李医生!这都没事,一把年纪早不在乎美不美了,关键是要不疼,不复发!”万奶奶又说。

“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但这个病的病程久,容易反复,回去后也要注意避免外伤,避免久坐久站,饮食要易消化,口味偏清淡,鼓励多吃点好的,帮助长肉!您要严格按照医嘱去慢慢减少药量,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复发概率降到最低的!”

经过一番叮嘱后,万奶奶安心地出院了。

医学小科普

什么是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属于广义的嗜中性皮病,无特定好发年龄及性别,除经典型外,临床尚有大疱、脓疱、浅表肉芽肿3种亚型。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为常见诱因,常合并炎症性肠病,可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皮损表现为四肢好发红色丘疹、溢脓,并迅速进展为大面积溃疡,具有特征性紫蓝色潜行性边缘,伴剧烈疼痛。

诊断方法

本病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有且仅有一条,即溃疡边缘取材进行活检,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法

治疗可选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口服联合抑制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同时监测相应药物副作用及疾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争取早日减量。

如果您有相关可疑症状,请及时来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及治疗需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