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喷嚏、鼻塞……究竟是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

发布时间:2024-02-24    阅读量:       来源:医学检验科


一到换季,不少人就开始喷嚏打个不停,特别是小孩子,前一秒还好好的,转身就开始流鼻涕、打喷嚏,家长也十分头疼:“真不好照顾,每天添衣减衣那么注意了,伢还动不动就感冒,哎!”

大家以为这是普通的感冒吗?其实不一定哦,还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犯了!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完全不同,却有很多人不了解,走入了误区。过敏性鼻炎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隐患,不是一个“小毛病”。为什么这样说?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痒、喷嚏和流涕为典型特征,是最常见的变应性疾病之一。与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也是有区别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过敏性鼻炎平均患病率在20%左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高达40%。近年由北京同仁医院等单位主导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在10%以上,且在近五年内呈现明显增长。

如今,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虽然它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由于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患者接触变应原刺激后持续或反复发病,可能对生活质量如睡眠、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等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过敏性鼻炎还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幼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将来发展成为哮喘的风险较正常儿童高将近5倍

如何诊断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目前主要的诊断方式为:根据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喷嚏,鼻塞,鼻痒,流鼻涕等进行初步的筛查,后续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抽血检测过敏原IgE的总量。目前我院检验科运用的免疫发光法,能更为精确地检测患者体内过敏原IgE的总量,为诊断提供依据。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预防大于治疗,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过敏原的接触,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和疾病发展。目前我院已开展了食源性过敏原检测和混合性过敏原检测等近二十项检测项目,检测范围主要包括: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镰、艾蒿、葎草、豚草、树、动物皮屑、混合真菌、蒲公英、藜、车前草、刺槐、禾本科、奶制品、鱼虾类、豆制品等。

患者可以针对相应过敏原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减少疾病发作。

治疗方式

过敏性鼻炎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仍为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下列6类治疗药物:

1、糖皮质激素(鼻用);

2、抗白三烯药;

3、H1抗组胺药(鼻用或口服);

4、减充血剂(鼻用或口服);

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6、抗胆碱药。

其中第一类和第三类属于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当前更注重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开展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但较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临床医生长期的诊疗经验。

另一种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是可能经免疫调节作用将病程演变方式改变的唯一一个疗法。分为皮下注射变应原舌下含服变应原。一般需要坚持治疗超过2年。主要是进行混合过敏原检测后,将患者的特异性过敏原制备为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即对特定过敏原的脱敏疗法。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坚持免疫疗法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长期发病次数明显减少,预后明显改善。

患儿免疫治疗前后对比(评分越低代表临床症状越轻,治疗效果越好)

马上又到换季季节,希望大家重视过敏性鼻炎,树立科学防治的意识,早诊早治,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的理念,相信大家都能平安地拿捏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