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管理 > 学科建设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发布时间:2018-11-06    阅读量:       来源:党政办


脑出血(ICH)俗称“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约 10–30/10 万人,占全部脑卒中的 20%~30%。脑出血的原因很多,其发病原因约80%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其余为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血液病等,常在白天活动中发病,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高血压脑出血,对于颅内动脉瘤等其它疾病引起的脑出血,不在本讨论之内。

一旦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出血致使脑组织直接撕裂损伤,血肿机械性压迫局部脑组织和颅内压的急剧增高导致脑灌注严重不足,进一步加剧脑损害。此外,脑出血发生1~2d后,血肿溶解释放大量有害因子,造成继发性神经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障碍,且难以恢复。根据出血速度、出血量大小、出血位置造成不同轻重的脑损伤,它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如果诊治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甚至植物状态等严重后遗症。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有2种:

1.内科保守治疗:此方法的病死率高,特别对大于50毫升的脑出血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

2.开颅手术治疗:此方法快速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而且对相关医疗设备及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随着科学技术及发展,脑出血的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而微创治疗是最有效且创伤小的一种方式。微创治疗在脑出血后能够及时清除脑内血肿,不仅能有效消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各种损害因素,还有利于脑和全身生理环境的改善,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可减少病残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脑出血微创治疗,即“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该技术通过CT精准定位、软管穿刺、抽吸血肿、血肿液化剂应用、持续引流5个步骤,达到清除血肿、降低颅压,治疗疾病的目的。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优点:

1.简便快捷、安全,一般不需开颅;

2.特质硅胶软管穿刺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到最小,创伤微小;

3.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凝块,较彻底的清除残留血肿;

4.费用低廉,缩短病程,有利术后尽早康复,疗效显著。

典型病例分享(神经外科):

病例 1:男,54岁,因“突发失语、右肢偏瘫1小时”入院

术前CT,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志昏迷,GCS=E1V1M4,急诊行基底节区血肿穿刺引流术。

术后第1天,基底节区血肿量明显减少,中线偏移明显好转。

术后第3天,血肿量较前明显减少。

术后第8天,引流管已拔,血肿量明显减少。

病例 2:男,77岁,因“突发右肢无力2小时”入院

入院CT,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周围水中及占位效应明显。急诊行基底节区血肿穿刺引流术。

术后第4天,血肿量明显减少,占位效应减轻

术后第14天,血肿量明显减少。

病例 3:男,55岁,因“突发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

入院CT,左侧小脑出血伴明显占位效应。急诊行左侧小脑血肿穿刺引流+右侧脑室外引流术。

术前摆体位、定位及划线。

术后第5天,小脑血肿量明显减少。

术后第12天,血肿基本完全吸收、消失。

病例 4:男,47岁,因“突发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

术前CT,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型。急诊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

术后第1天,双侧脑室引流管引流通畅。

术后1月余,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血肿完全消失。

(神经外科谢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