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
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被忽视
肝癌可能就会悄然来袭
张先生(化名)的故事就是一个警钟。四十多岁的他,事业有成,是家里的顶梁柱。然而,一次住院检查却让他如遭晴天霹雳——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伴全身转移。医生经过问诊了解到,6年前张先生就查出感染了乙肝,但他自觉身体无碍,又怕家人朋友知道,便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疗,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约有7500万乙肝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而我国80%的肝癌都与乙肝相关。许多患者和张先生一样,因乙肝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忽视了对它的管理,最终让病毒悄悄地侵蚀肝脏,引发肝癌。
那么,乙肝到肝癌究竟有多远?
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乙肝到肝癌的“致命三部曲”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肝脏会出现以下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一步:慢性肝炎。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持续对肝功能造成损害,肝脏就像被一点点蚕食,逐渐变得脆弱。
第二步:肝硬化。长期的炎症刺激,使得肝脏组织结构被破坏,进入不可逆的肝硬化阶段。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每年约有2%的概率会发展为肝癌。
第三步:肝癌。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细胞再生异常或者发生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变。甚至有些患者,可能跳过肝硬化阶段,乙肝直接就发展为肝癌。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1.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未经严格消毒,残留乙肝病毒的工具会成为传播的“帮凶”。
2.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宝宝很可能被感染。不过,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能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3.性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4.其他传播途径:如果双方都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接触乙肝患者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时,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
如何预防感染乙肝
面对乙肝,我们也不是束手无策。想要远离肝癌,阻断乙肝的“癌变链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接种疫苗
规范地接种乙肝疫苗,是抵御乙肝病毒最有效的武器!
u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之后按照“0、1、6月”的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u 成年人:18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的人员等,应选择自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尽早建立免疫屏障。
2. 注意生活习惯
u 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u 保持健康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u 感染者应避免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腌制/熏烤食品(含亚硝胺)还有饮酒,减少肝脏负担。
3. 避免高危行为
u 不轻易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除非是在正规医院经过严格筛查。
u 避免到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操作。
u 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既能预防乙肝,还能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
4. 定期体检
u 体检时注意自己的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结果,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u 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测试和病毒量检测,以监控病情进展。
乙肝到肝癌的进程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潜藏着危机。只有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才能斩断这一“癌变链条”。请记住,乙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轻视。定期复查、规范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守护肝脏健康的“黄金法则”。